3、铂、钯、铑在不同介质中R值与酸度的关系
实验中测定了三种离子铂(IV),钯(II),铑(III)在盐酸、硝酸、王水、逆王水 介质中的R值与酸度之间的关系,结果见图1。
从以上结果中可以看出:对于铑来说,除了在大于3N以上的盐酸介质中(如图1b)以外,几乎均可完全被萃取,表现了良好的选择牲。对铑来说,在四种介质中一般均 不被萃取,这为两者的分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,对铑来说,在盐酸介质中Rf值开始 为0.85左右,盐酸浓度大于5N以后Rf值逐渐下降(如图1b);在硝酸介质中其Rf越 本上等于1(见图1a),这表明它基本上不被萃取;在王水介质中铂的Rf值开始也等 于1,当王水浓度大于20%以后出现轻微波动(见图1c);而在逆王水介质,铂的Rf值开始也等于1,逆王水的浓度大于15%以后呈明显下降,在30%之时下降到0.77左右 (见图1d)。这可以看出在盐酸和较高浓度的逆王水介质中,三种离子的Rf值表现了 较犬的差异,因此以使三种离子的混合物得到较好的分离。
4、铂、钯、铑三元混合物的反相色层分离
图2为铂、钯、铑三元混合物(等量混和后吸取其混合液6种点样)分别1、2、 7、9摩尔/升盐酸作展开剂时的分离结果,结果表明均能获得良好的分离,各自Rf与单独测定的结本一致。
5、钯的萃取色层滞留机制
一般认为萃取色层有二种不同的滞留机制,即离子变换机制和表面分配机制,其判 别方法是寻找Rf值与萃取剂负载量之间的函数关系,如服从下面的函数关系:
式中的C为萃取剂的负载量,[B]为金属离子与萃取剂反应后水相中增加或减少离干的 浓度、α、β均为常数。而且,当α不等于1时可认为滞留机制为离子交换机制。
如服从下面的函数关系:
则可认为滞留机制为表面分配机制。
如果在相同实验条件下,保持[B]不变(由于实际反应 的B就是H+,因此保持[B]不变就是保持[H+]不变), 则上面两式可以用一个通式表达:
将log(1/Rf-1)对logC作图分配机制,为些,我们测定了用不同浓度N530浸渍的滤纸条上以5摩尔/升盐酸为展开剂时的Rf值,然后以log否rjl为离交换机制为此,骢们测定了用 不I可浓度N530浸渍的滤纸泉上以5n1o’l,A盐股为胜F剂 时的f值,然后以log(1/Rf-1)以N530的浓度对值logC作图。得到图3中的直线。计算出直线的斜率为0.95,十分接近1;因此可以 认为钯在盐酸介质中滞留机制基本上为表面分配机制。
实验表明,在大多数情况下,钯均可被定量萃取;铑则在多数情况下不被萃取;铑 在多数情况下有少量被萃取,实验还表明,以盐酸、硝酸、王水、逆王水为展开剂可以进行铂-钯,铑-钯二元混合物的反相色层分离;以盐酸或高浓度逆王水为展开剂可以完成铂-钯-铑三元混合物的反相色层分离。